朝鮮開城工業園區遠景圖。
人民視覺
韓國政府當地時間8月8日上午10時通過板門店熱線向朝鮮發出通知,正式接受朝鮮提出的14日舉行第七輪工作會談的提議。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7日通過發言人特別談話宣布,提議于14日在開城工業園區無條件舉行韓方“再三要求”的第七輪工作會談。
雙方均對會談抱有期待
除提議舉行下一輪工作會談外,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7日還通過發言人特別談話宣布,解除開城工業園區暫停運轉的舉措,允許韓方入駐企業進出園區,保障韓方員工的正常上班,保障韓方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在朝韓防止園區停工事態重演的前提下保障園區恢復正常運轉。
實際上,7日晚宣布接受朝鮮方面14日會談的提議后,韓國政府已開始進行會談準備。韓國統一部長官柳吉在8日主持召開會議,討論韓方的會談戰略和應對措施。韓國政府官員當天向媒體透露,政府正在為解決開城工業園區停工問題和促進正常化盡最大努力。
8日下午朝方向韓方發來回信,表示收到了韓方同意舉行第七輪工作會談的通知,希望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使會談取得積極成果。韓聯社分析認為,朝鮮回信的舉動比較異常,這表明朝方對會談抱有期待,顯示其非常希望通過第七輪會談恢復開城工業園區的正常運轉。
另外,8日也是韓國政府向開城工業園區企業支付保險金的第一天。截至記者發稿時,根據韓國進出口銀行的數據,只有兩家企業領取了55億韓元的保險賠償,多數企業還在觀望,等待14日的會談結果再做打算。韓國政府官員表示,對開城工業園區入駐企業支付經濟合作保險金和韓朝工作會談并不沖突。
會談日期意味深長
韓國國家安保戰略研究所研究委員樸炳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韓國政府7日下午宣布對開城工業園區企業提供保險金,朝方在數小時后就提議14日舉行會談,這再次顯示了朝方并不希望園區關閉的強烈愿望。因為發放保險意味著企業將資產的處理權移交到韓國政府,在獲得園區所有權后,韓國政府就很可能完全關閉園區。
樸炳光認為,雖然朝方在提議會談的特別談話內容中并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立場變化,但朝方的積極態度顯示了朝方的轉變。朝方選擇在朝鮮半島解放68周年的前一天舉行會談也是頗有深意,作為民族共同的慶典,朝方很可能在第七輪工作會談中軟化立場。另外韓國總統每年都會在8月15日當天致辭,內容涉及朝鮮半島和日本,朝方可能希望在此前一天達成協議,從而影響韓國總統樸槿惠的對朝政策。
態度是會談成敗關鍵
有分析認為,雙方會談的主要議題還是集中于園區停工責任、防止停工措施和園區國際化問題。
韓國政府內部人士8日表示,因為朝鮮單方面措施導致了園區的停工,為了防止園區再次關閉,朝方應該保證類似事件不再重演。韓統一部發言人4日還在聲明中具體提出了韓國企業因園區停工的損失金額,韓國媒體認為韓方會在第七輪工作會談中向朝方提出。
但朝方也要求韓國擔保不再以開城工業園區為目標進行政治宣傳和軍事威脅,這樣朝方就不會采取封鎖交通和撤回員工的措施。韓國媒體認為,這意味著朝方以后還會以韓國媒體報道內容和韓美軍事演習為借口重演停工事件。
對于會談結果,樸炳光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認為有朝方不希望關閉園區的前提,會談就一定會取得一些進展。至于將于8月19日舉行的韓美“乙支自由衛士”軍演是否會影響會談,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會談迅速達成一致,那么軍演便不會有影響;但如果會談仍然僵持,軍演就有可能成為會談破裂的原因之一。
朝鮮大學院大學教授梁茂鎮認為,如果將園區停工的所有責任都推給朝方,朝鮮將很難接受。朝韓都應該以取得成果為目標,采取更加靈活的態度,這是會談成敗的關鍵所在。
根據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所8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韓國民眾中有50.4%的人認為,即使韓國有所犧牲也應該維持開城工業園區,同時有52.3%的民眾對政府的對朝政策表示滿意。
(本報首爾8月8日電)
>>點評<<
張璉瑰(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開城工業園區是朝韓間三項經濟合作項目中碩果僅存的一個,具有相當大的象征意義,雙方都不愿承擔中斷合作的責任,但雙方對這個項目的存廢都有著矛盾心態。迄今為止,入駐工業園區的韓國企業總共投入53億美元。園區關閉,損失慘重。但是繼續經營下去,在朝韓關系極不穩定的情況下,其工廠、設備、人員、產品等隨時有可能被朝方扣押。故韓堅持要朝鮮保證今后不再單方面切斷交通、關閉園區,否則將徹底放棄之。
開城工業園區每年可給朝鮮提供9000萬美元外匯收入,這對朝鮮來說很寶貴。但是5萬多朝鮮工人,20多萬家屬,近30萬人依靠韓國企業生活,其對朝鮮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朝鮮曾幾次單方面做出限制性規定,今年4月更是下定決心將其關閉,并撤出其全部工人。在后來的談判中,朝鮮堅持對不再關閉園區不作承諾,就是要把工業園區啟閉的鑰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今雙方決定重啟談判,表面上看是態度轉變,實際上是權衡利弊后的止損舉措。
從目前表態看,雙方都有做有限妥協的意愿。8月14日談判,不排除達成某種協議使開城工業園區逐步恢復運營的可能。但是,由于在關鍵問題上雙方仍各持己見,也可能再次不歡而散。(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