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規則制度 避免交易誤區
在熟知蘋果產業的中財期貨研究員方紅江看來,蘋果期貨價格大幅波動,與投資者對蘋果期貨的交割標準的理解有誤區有很大關系。首先,在去年收儲的蘋果中,符合期貨交割標準的蘋果在現貨市場上大量存在,75mm以上符合交割標準的蘋果能夠達到50%以上。但是傳統蘋果貿易中往往將一、二級蘋果混合儲存,而一些交易者并不熟悉蘋果產業,主觀地認為分揀交割品有很高的成本。
其次,造成蘋果現貨市場價差異的主要原因是質量容許度的大小。質量容許度就是不合格果的占比,期貨交割標準要求質量容許度不超過5%,而現貨市場中質量容許度的差異巨大,從符合標準到70%都有,質量容許度越高,現貨價格越低。
此外,期貨市場的交割買賣環節非常規范,期貨價格包括了在交割環節中賣方向買方開具10%稅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在傳統貿易中,這個價格因素往往被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期貨主要是針對交割品的遠期定價,不能完全把期貨價格等同于現貨價格。現貨價格之間取決于供給、需求、庫存等基本面因素相互作用的邏輯,而期貨價格從微觀來看,還要計算倉單生成成本。
“這些并不能說明蘋果交割品的標準高,反而蘋果的交割品更能引導蘋果標準化的推廣。”一位行業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對于不了解市場、不熟悉規則的交易者來說,要切忌盲目跟風。“至于一些媒體將蘋果期貨的交易額和證券市場相比,更是對期貨的認知不成熟。理性的市場交易行為是建立在對基本面的研究和規則的深刻理解基礎上的,這一點對于那些剛剛進入期貨市場的交易者應該特別注意。”
樹立產業分級概念 促進果品優質優價
期貨日報記者發現,近期蘋果期貨的上漲大多是受陜西、甘肅、山西等主要蘋果產區面臨減產影響,保守預估全國總產量減產約30%以上,這也從一定程度提振了期貨投資者的投資情緒。
“今年的凍災和往年不一樣,今年的是凍害,對蘋果產量的影響已成事實。具體蘋果減產會到什么程度,還要看后期套袋情況,6月份套袋結束后減產程度就能預估出來。” 華圣企業(集團)果業公司副總經理彭小強說。
彭小強介紹,交割蘋果的標準是國標一級,是2008年制定的,經過多年發展,現在這個標準并不高,屬于中等偏上。現貨市場中,符合標準的蘋果大量存在。“達到交割標準的不是金蘋果,未脫離實際,反而可以引導產業學會分級,不斷提高質量。”
據了解,陜西華圣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認定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業產品出口示范企業、陜西省蘋果產業化重點企業。蘋果期貨的上市,該企業也是首批受益者。
“期貨標準對現貨的引領,帶來了蘋果分級的理念。就交割標準來說,蘋果自身的質量大多是符合交割標準的,但原來沒有分級的意識。”彭小強表示,蘋果期貨對企業穩健經營有很大幫助。“就華圣果業公司來說,原來做出口及高端市場,每年只做2萬多噸,本身是不缺銷路的,今年在期貨上嘗試做了一些,并注冊了300噸倉單,心里有了譜。很快公司就會把規模擴大,增加經營符合交割標準的蘋果。蘋果期貨對果農種植結構調整過幾年就會顯現其作用,目前上市時間還短,不會這么快出效果。”
河南三門峽地區的一位果農告訴記者,蘋果期貨上市以后,周邊果農對蘋果的等級有了很清晰的認知,不再是之前的“約摸著”分類。果農有這種意識之后,有助于引導產業主體加強種植管理、注重質量、品質,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加優質農產品(000061,股吧)的供應,另外,種植戶也能得到更高收益。
“蘋果期貨的上市對蘋果產業的發展影響將是深遠的。比如,蘋果質量標準的推廣,引導市場優質優價等。”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磊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果品行業立志于做品牌的企業,對蘋果的分級比交割品的標準還要高。
發揮價格信號作用 “保險+期貨”將使果農受益
對于市場傳言的果農庫存積壓問題,期貨日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所謂庫存果大多都是質量較差賣不上價格的低端果和殘次果,往往用于水果制品的深加工,這在現貨市場并不少見。“滯銷的是品級不高的低端果,分級達到國標的蘋果是不愁沒銷路的,這和蘋果期貨1805合約價格也是相符的,沒有明顯背離。” 陳磊說。
蘋果現貨市場波動劇烈由來已久。據了解,蘋果季產年銷,價格波動具有農產品普遍的季節性特點,2010—2016年間,蘋果年均價格波動幅度為125%,最大達到196%。因此,市場非常需要蘋果期貨進行避險。“對于農民來說,利用期貨市場并不是非要直接參與市場,不懂期貨市場就不要參與期貨交易,但是應該關注期貨價格,期貨公開透明的價格有助于農民了解市場行情,減少果農的信息不對稱。”陳磊說。
對于蘋果期貨為何被稱作“扶貧果”?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是“保險+期貨”起到的作用,“剛開始農戶是不信的,但得到賠付后,對產業對果農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是很震撼”。二是對產業質量提高的引導,果農向“優質優價”轉型。三是企業利用期貨穩健經營,做大規模對農戶可以有很好的帶動。四是部分農戶以后會逐漸介入,這都會穩定果農的收入。
記者注意到,近日鄭商所連續出了相關監管措施,交易所正在密切關注市場動向,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平穩運行,促進期貨品種更好發揮功能,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提醒廣大投資者,切忌盲目跟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