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管”、廣西南寧的“芯”,“80后”小伙溫標堂領著本土企業“捷佳潤”,短短數年就走出廣西,走進東盟,服務土地40多萬畝。前陣子,捷佳潤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由過去從以色列進口設備,到現在讓以色列為其代工,捷佳潤的精彩跨越,可以透視南寧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堅實步伐。
經濟后發,如何追趕?南寧認準一點發力:借創新縮短差距、彎道超車。但創新又是一項系統工程,怎么辦?
從“高處”借。南寧“借”來中關村,2016年7月,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正式運營。協同創新、國際孵化、創融E家……要的不只是中關村的品牌,還要其平臺、理念、資源等,中關村的專業化團隊“帶土移植”至南寧;南寧則全力深化本土產學研合作、拓展基地企業與本土企業合作等,借勢借力高位嫁接中關村“基因”。
“基地運營一年,已入駐哈工大機器人、中軟國際等重點企業23家,孵化創新團隊26個。”南寧高新區管委會負責同志介紹。
用“長處”引。南寧鋁加工、機械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家底厚實,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南寧做大需求“引”創新。南南鋁,著名鋁加工企業,上海明匠為其注入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化新技術。哈工大機器人進駐南寧后,已為近50家企業提供技改方案。
區位,更是南寧之長,南寧是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區域性國際城市,可經“南寧渠道”進入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地區)。上海明匠立足南寧,攬獲泰國TTC公司1.2億元訂單;捷佳潤邁入老撾市場,為7萬多畝香蕉提供智能水肥一體化服務。
向“實處”育。以中關村為龍頭的創新企業紛至沓來,南寧不是坐等摘桃,而是苦練內功,“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市本級29個部門189項行政許可事項,統一由市行政審批局承擔,推進“一枚公章管審批”;2016年,落實25項降本減負政策,累計為企業減負39億元。
以創新思維抓創新,南寧漸入佳境:實現“南寧公交南寧造”“南寧地鐵南寧造”;南南鋁全鋁人行天橋,可以“給我2小時,給您一座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實現“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七連冠;與東盟、以色列、德國、美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合作交流,正融入全球創新高端體系。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南寧市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將以高效的政府服務、有機的產業配套、更富吸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進一步發揮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輻射、溢出效應,讓創新真正成為引領后發發展的第一動力。
上一篇:我在祖國,有更大舞臺(海歸人才創新創業風采錄) ——記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留學歸國博士后集體 本報記者 徐靖
下一篇:李克強對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現場交流會作出重要批示強調 簡化前置審批 集中更大力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進一步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