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美麗鄉村美如畫

宜秀區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五大宜秀”戰略的重要抓手,緊扣“全市領先、全省爭先”目標予以定位,按照整區推進,梯次實施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打造“宜城大景區、城市大花園”。目前,該區先后建成1個全國文明村鎮,11個省級、15個市區級美麗鄉村示范點,楊亭、溪安、妙山等11個村(社區)被列為省級中心村,一批“村莊有規劃、環境美如畫、產業特色化、生活傳佳話”的美麗鄉村正在該區加速形成。
“有形之美”美在實處
在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宜秀區將“有形之美”的重點落實在建設規劃的科學編制、相關政策意見的及時出臺、各類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上,使之形成了區域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和政策體系。
根據“重點培育、全面推進、爭創品牌”的總體要求,該區計劃至2018年,全面完成3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打造1~2個風情小鎮,全力抓好26個省市區級布點中心村建設,有效治理自然村臟亂差現象,建成一批具有宜秀特色、城鄉一體的美麗鄉村。
據了解,今年,宜秀區財政拿出2000萬專項建設資金,各鄉鎮每年也安排一定數額的財政資金,對美麗鄉村建設實行以獎代補的辦法,促進建設發展,給予通過考核驗收的中心村50~200萬元的獎勵。
結合農民異地轉移、舊村改造、農村危舊房改造等工作載體,宜秀區整合涉農政策項目和各類資源要素,最大限度地加強美麗鄉村建設資金投入。目前,宜秀區美麗鄉村建設累計整合投入資金4.04億元,共硬化公路262公里,改造危房2000余戶,建設污水處理設施23處,建設排水管道或硬化溝渠約58.12公里,清淤溝塘196處,栽植各類苗木約4.7萬株;新建、改造公共服務中心22個、衛生室20個、農家書屋26個、村民廣場22處,安全飲水工程基本實現全覆蓋。
龍山風水宜秀怡人
由于宜秀區資金、政策落實到位,因此“龍山風水、宜秀怡人”的區域品牌與“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圖景黏合得如詩如畫,讓眾多游客留連忘返。
近年來,宜秀區通過建設完善集鎮街道、農貿市場、停車場、衛生改廁、污水處理系統等基礎設施,提升鎮域環境。同時,在建設格局上,該區尊重原有村莊布局、地形地貌、山河水系、歷史文化等狀況,堅持原貌整治,守護青山綠水,保留鄉土味道,實現“一村一韻”、“一戶一特”的方針,打造一批不同特色亮點、不同主題風格的樣板村、精品村,形成“多村競秀、點面共進、全域綻放”的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
據宜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在全市率先建立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累計流轉耕地5.49萬畝,98%以上項目達到50畝以上規模化經營標準。同時,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力量,培養166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楊橋鎮余灣村還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和長三角地區“鄉村旅游集聚區”。
機制完善風景如畫
“1條線路1位區領導聯系督導,1個沿線村莊1個部門聯系指導,1個重要節點1位鄉鎮班子成員聯系”——這項獨特的工作推進機制,在宜秀全區上下形成區、鄉、村三級聯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組織網絡過程中建立。
宜秀區在對鄉鎮(街道)年度綜合考核上,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其中,建立了“進度一月一上報、經驗一季一交流、工作半年一督查、績效一年一考核”的工作推進機制。并要求區委、區政府督查室,不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到各鄉鎮(街道)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督查,通過現場檢查、走訪等形式,掌握各地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進度,將考核結果列入綜合考核分值,作為干部使用、評選先進、領導班子考評和獎勵的重要依據。
12月20日,記者在楊橋鎮余墩村采訪時看到,大山深處,茂林修竹,湖泊密布,所到之處風景如畫,但這寧靜的山間并不閉塞,現代交通、信息設施貫穿其中,每家院落中都蕩漾著鄉土氣息,兒時的回憶悄然爬上心頭,只是眼前鄉村比過去更美、更靚。
(記者/胡玉堂 通訊員/嵇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