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5年——善政若水潤宜秀 民生改善顯成效
日期:2016-02-16 11:08:32 來源: 點擊:
一項項民生工程,得到群眾的認可與支持;一件件實事,如一縷縷燦爛的陽光,溫暖著千家萬戶。2015年,我區以民為本,圍繞“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勞有所得”,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創新體制機制,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民生、促進公平,解決了一大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百姓幸福指數得到提升。過去一年,人們發現,居住環境改善了,道路出行方便了,看病就醫方便了,社會保障更全面了……宜秀民生事業發展交出的滿意答卷。
農民住上“安居房”
“老了還有這么漂亮的房子可住,我們心里真是高興。黨的政策就是好,政府真是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這是羅嶺鎮黃梅村吳老屋組危舊房改造受益戶吳心開發出的肺腑之言。
“這么好的事以前真是不敢想啊,農村危舊房改造圓了我們困難群眾的‘安居夢’。” 吳心開說,以前他住的房子由于年份太久,墻面開裂,屋頂漏水,一到下雨天就得擺出所有的盆盆罐罐接水。由此,吳心開家的破舊房屋被納入了今年危房改造名單,他家獲得了政府一筆建房補助款。在政府的幫助下,今年在原址蓋起了新房。
與吳心開一樣,楊橋鎮宣店社區困難戶江龍昌也獲得了1萬元的危房改造補助款。眼看蓋好的自家新房子,馬上就能搬進新居,老人十分高興。2015年,宜秀區共爭取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項目800戶,投入資金920萬元。針對季節變換,為盡快解決農村困難戶的安居工作,宜秀區從危房戶的確定、拆除、建設到驗收采取一手抓責任落實,一手抓工程監管,確保危房改造的施工進度,截止目前,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公路修到家門口
“過去,每逢下雨天我就發愁,土路積水變成了泥水路,道路泥濘不堪,無法通行。現在好了,修上了水泥路,道路積水問題也給解決了,再也不怕下雨了”近日,家住羅嶺鎮老街的雷七一說起今年新修的小區公路,喜在心底,笑在眉梢。
2015年國慶黃金周,在羅嶺鎮黃梅村,種植大戶徐燕感受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農村交通設施的發展。一條長600米,寬4米的水泥路通到了自家的葡萄園,讓她欣喜不已。羅嶺鎮黃梅村種植大戶 徐燕 如果不是這條路,今年我們采摘和運輸就非常地困難,去年,我們剛建園的時候,這還是一條泥巴路,包括搭鋼架大棚,還有其他的基礎建設,尤其是下雨天,原材料進不來,也拉不出去,非常地困難。自從今年修了這條路過后,那各方面運輸條件都大大地改善,也給游客給我們自己操作改善了很多。 徐燕告訴記者,2014年,她在羅嶺鎮黃梅村規模種植葡萄260畝,建起標準化生態采摘園,去年的這個時候,她家葡萄園周邊的道路還是一條泥巴路,一到采摘就犯了愁。 羅嶺鎮黃梅村種植大戶 徐燕 葡萄它跟其他的水果不一樣,它是串行的,不是顆粒型的,如果路況不好的情況下,它顛簸起來,就會散籽,散籽的話就會影響品質,也賣不上價錢。 為切實打破這一交通瓶頸,羅嶺鎮投資100萬元,與今年8月份修建起通園道路,徹底改善了這一生產出行老大難題。葡萄收獲季節,三輪電動車就可以輕輕松松將葡萄運出去,十分地方便快捷。羅嶺鎮黃梅村種植大戶 徐燕 現在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泥路都通到了葡萄園,并且家家戶戶門口都是水泥路,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非常的方便,我們農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田間道路改善只是宜秀區農村道路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宜秀區從改變村民行路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手,不斷加大通村入戶道路的硬化、加寬和黑色化,讓村民從此擺脫“晴天一身會,雨天一腳泥”的狀況。截止目前,全區累計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75公里,硬化便民道路308余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家家有入戶路”的路網體系逐步形成。
美好鄉村入畫來
整潔的水泥路延伸到各戶門口;路兩邊有花草點綴其間;一盞盞路燈像哨兵一樣整齊地立在路兩旁;青山如黛,綠水如弦,白墻黑瓦,屋舍儼然,這不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是現實中的美好鄉村。 “現在我們住得地方感覺像度假村,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兒。”羅嶺鎮黃梅村村民嚴青發激動地說。
近年來,宜秀區結合“宜游宜秀”發展定位,做好觀光農業和休閑旅游結合文章,構建體系化的鄉村休閑旅游產業鏈,縱深推進美好鄉村建設。根據各村(居)的發展基礎、產業特點、建設現狀和群眾需求,科學編制規劃,明確新農村建設方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以風貌改造為突破口,分類指導,統籌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不僅如此,宜秀區還將打造“原汁原味”的生態環境作為美好鄉村建設的一個發展亮點,將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作為美好鄉村建設的重點,2015年投資億元資金,對58個村居美好鄉村建設點進行全面改造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為了鞏固美好鄉村建設成果,結合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我區全面推行環衛市場化,村村都有5―7人的保潔員,建起了垃圾房,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建起了沼氣池,還建立健全了環境衛生工作的長效機制,激勵村民自覺行動起來美化家園,環境衛生狀況大大改觀,群眾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城市自來水也走進了羅嶺鎮、楊橋鎮千家萬戶,截至目前,全區又有近10萬居民正式告別飲用地下水和小水廠自來水的歷史,喝上放心水。該鎮還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建設,村村建立了農家書屋、閱覽室;農民組建了舞蹈隊、籃球隊,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
山美、水美、生活美。奔走在宜秀區境內的每個美好鄉村中心村,所到之處,群眾的生產生活及社會事業正悄然發生著變化,路在變寬,房在變靚,村在變美……一個個具有田園特色、現代氣息濃郁的美好鄉村漸行漸近。(方 華)
上一篇:大橋街道召開新春務虛會
下一篇:宜秀區2016年春節黃金周旅游接待情況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