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四化同步 融合發展 打造“宜游宜秀”鄉村旅游新品牌
日期:2015-08-27 14:11:34 來源: 點擊:
宜秀區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山水資源、獨特區位是發展都市觀光農業和休閑旅游不可多得的資源優勢。近年來,該區圍繞“建設安慶大花園、構建宜城大景區”目標,將全區旅游資源整體包裝打造,探索以都市農業和休閑旅游為重點的“城市依托型”鄉村旅游發展之路,塑造了“宜游宜秀”鄉村旅游新品牌。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將鄉村旅游做大做強,推動農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使宜秀區真正成為“宜游”之地。
產業推進聯動化。宜秀區將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資金和項目資源。成立了高規格的“宜游宜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區、鄉(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對興辦農家樂的經營戶,政府給予每戶5000元的引導性資金扶持。在申報手續和稅費政策上,采取“放水養魚”的政策,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給予經營戶最大程度的優惠,并針對具體爭創工作制定了相關鼓勵政策,積極整合全區各類優勢資源要素,緊密配合,協調聯動,合力推進,為鄉村旅游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產品打造特色化。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點發展”的原則,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納入全區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宜秀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專項規劃,結合村莊規劃和美好鄉村規劃以及統籌城鄉旅游發展的要求,做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園區、示范點和農家樂的布點規劃。各鄉鎮結合地緣條件和資源特色,堅持因地制宜、錯位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模式。依托城市近郊優勢,楊橋鎮重點發展鄉村休閑農家樂和農莊,白澤湖鄉重點發展鄉村酒店;依托重點景區優勢,羅嶺鎮重點打造景區接待驛站;依托農業資源優勢,五橫鄉重點建設農業休閑觀光基地;依托區域政治和文化中心優勢,大龍山鎮則重點發展社會餐飲和農家旅店。各鄉村旅游點積極開發游客參與性、體驗性和趣味性較強的復合型鄉村旅游產品,切實滿足了市民近郊游需求。
規范管理常態化。為加強鄉村旅游行業自律和服務組織建設,促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該區率先成立農家樂協會和旅游協會,為旅游行業發展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加強對鄉村旅游的規范化管理,重點旅游鄉鎮分別制定了《鄉村旅游行業守則》或管理制度,重點在經營規模、從業資格、經營服務設施、環境保護、服務質量、經營項目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標準和要求。利用各種機會傳授旅游基礎知識,宣傳旅游法規政策,編印了農家樂培訓教材,結合陽光工程等,多次開展鄉村旅游培訓,使全區鄉村旅游從業者培訓率達90%以上。
宣傳營銷多元化。開拓思路,創新方式,運用“互聯網+”思維,多渠道、多途徑宣傳推介鄉村旅游。有效整合微信、互聯網等新媒體傳播方式,重點展示宜秀豐富的山水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遺存,及時報道“宜游宜秀”之五橫、羅嶺、楊橋等系列宣傳和專題活動,推出宜秀鄉村旅游“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線路,引入市場化機制,有效提升了宜秀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先后舉辦了“中國鄉村游——萬人游宜秀”、宜秀區農家樂美食節、踏青節、采摘節和野生玉蘭節、觀鳥節、梨花節等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帶動了鄉村主導產業的發展,吸引了成千上萬市民和游客前來休閑體驗。“戲鄉羅嶺”、“醉美五橫”、“大美楊橋”、“宜游大龍山”深入人心,鄉村旅游熱態初顯。
宜游宜秀工作啟動以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景區景點雨后春筍,農家樂集聚區初步形成,生態農業示范園發展勢頭強勁。全區較為成熟的農家樂經營戶有120家、鄉村酒店和農家旅館200多家、鄉村休閑場所10多處。現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處,優秀旅游鄉鎮3個、最佳旅游鄉鎮1個,生態旅游村2個,三星級以上農家樂23家。2015年上半年,全區共接待游客183.6萬人次,同比增長20%;實現旅游總收入18.36億元,同比增長30%。 (李 劍 盧惠萍 方 華)
上一篇:安慶電視臺刊播我區羅嶺鎮集中整治集鎮環境
下一篇:宜秀區大橋街道芭茅巷社區城市生活e站順利通過省級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