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后田里的收成有保障了。”4月1日,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農民吳昌苗站在村里剛剛整修疏浚好的東干渠前,樂呵呵地說。
由于年久失修,黃梅村的東干渠、西干渠等幾條引水渠曾經淤塞了好多年。“渠里淤泥老厚老厚的,平時引水引不過來不說,只要雨下大點,水就會溢出來把田淹了。看著淹在水里的稻子,真是心疼。”提起引水渠以前的“惡行”,吳昌苗氣不打一處來。
“那時,不光是幾條引水渠難以正常運行,我們村整體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都需要改造提升。雖然每年村里都會搞一些水利興修工程,但由于可供投入的資金實在有限,起不了太大作用。”村黨總支書記汪小神告訴記者,去年他們積極向上爭取,獲得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終于把這件老百姓期盼多年的大事給干起來了。“上級財政撥付461.9萬元,加上村集體自籌33.3萬元。我們用這些錢,一次性整修疏浚了3條總計1.86公里的水渠,開挖了0.28公里的U型槽,新建了長3.48公里、寬4米的砂石道路和一座寬4米的機耕橋,清淤了10口當家塘,平整了200畝的土地,徹底改善了我們村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田排灌能力。”
汪小神說,現在項目已接近完工,村里群眾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高漲,“想當種糧大戶、蔬菜大戶、養殖大戶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記者 許怡平 通訊員 陳秀根 胡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