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養老 敬老院先行
日期:2013-01-28 10:53:03 來源: 點擊:
——對螺山敬老院集中供養的幾點思考
根據區委安排,區委宣傳部派員對螺山敬老院集中供養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現結合本次調研情況,提幾點建議和思考,供大家參考。
一、基本情況
螺山敬老院創辦于2009年,坐落于宜秀區楊橋鎮螺山村,由原先村內小學校舍改建,占地面積5畝,建筑面積950平米,現有床位40張,已入住五保人員33名,全村五保老人實現了100%集中供養。敬老院現有工作人員3人,除炊事員是聘請外,專職副院長和1名工作人員均為兼職。敬老院房屋資產評估造價77萬元,設備設施12萬元。2012年爭取民生工程資金11萬元對圍墻進行了改造,對庭院進行綠化。
二、管理現狀
螺山敬老院環境優美,庭院干凈整潔,設有居住、辦公、生活三個功能區,院民每兩個人一間房間,每個房間里床鋪、桌椅、衣柜、空調、電視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床上被褥和衣物均由區民政部門發放,床頭還安裝了“應急服務呼叫器”,每天安排兩個人值班,為院民提供服務。院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依靠民政部門撥付的每人每月320元生活費,不足部分靠社會捐贈和每年養8頭豬、種植2畝菜地的院辦經濟收入予以補充。敬老院每個月給每個院民發放25元錢零花錢,其中10元錢作為院民集體勞動時獎勵,每周加餐三次(有葷菜)。每年對院民進行最少一次體檢,小病有村衛生室提供上門服務,大病送往安慶市八院進行住院治療,住院費通過新農合全部給予解決,從而實現“小病不出院,大病全報銷”。
三、存在問題
1、敬老院辦公經費不足。民政部門每月撥付院工作人員生活補貼每人500元,工作人員實際工資為每人1000元左右,不足部分需要敬老院自籌。養豬和種菜的院民每個月也要支付100元補助。雖然給每個房間都安裝了空調,但空調費用難以解決,導致空調不能正常運行。敬老院的支出和收入存在差距,導致日常運轉經費不足。
2、服務設施條件仍需改善。敬老院在容易濺水的衛生間、走廊等處沒有鋪設防滑地墊等,這些都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雖然在每個老人床頭安裝了呼叫器,院民呼叫時,管理員房間的電子屏幕上能顯示,但院內工作人員缺少,這樣就會無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壓力,還不科學,要想辦法完善,既要方便工作人員,又不能誤事,更不能出現管理盲點。
3、醫護等日常服務存在困難。敬老院管護人員上崗之前幾乎未經過相關培訓,缺乏專業護理和心理疏導人員,管護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院內沒有專門的醫務室和醫務人員,村醫務室距離較遠,五保人員護理、醫療服務質量難以保障。院民醫療費用基本能得到解決,存在困難的是大病住院護理費等沒有政策保障,癱瘓、臥床和生活不能自理人員住院一般還要采取院民互幫互助的方式予以解決,并由村里出錢對提供服務的院民每天給予5元錢的護理費補助,敬老院公共服務尚未達到區平均水平。
四、幾點思考
社會化養老,敬老院先行。首要工作就是要在興辦好敬老院取得集中供養經驗的基礎上,在創新管理模式和提高集中供養質量上下功夫,為社會化養老產業興起營造氛圍、奠定基礎。為此,就全區的敬老院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1、管理要完善。敬老院是民生工程、福利事業,更是一項良心事業。要提升農村敬老院的管理水平,不僅要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予以保障,還要敬老院工作人員有高度負責的事業心,加強院民的民主管理也必不可少。敬老院的工作人員既是管理者同時也是老人們的監護人,敬老院負責人的產生,要本著“誰主辦、誰推薦”的原則,但必須要經過敬老院三分之二以上的院民評議同意。上級主管部門和主辦方要加強監管,防止管理缺位和短期行為的發生。
2、規模要適度。從螺山敬老院基礎設施和內部設施來看,雖然在當地感覺良好,能保證這些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相對標準較低。因此建議區內有條件的村(居)可自辦敬老院,對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暫時達不到條件難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村(居)由鄉鎮(辦)統籌舉辦。
3、質量要提升。在保持全區現有敬老院數量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建議區盡快出臺敬老院管理辦法,規范敬老院軟硬件建設,在保證滿足院民衣食住醫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冬天能取暖、夏天能納涼,適應經濟社會文化等公共服務提升的需要。
上一篇: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石衛民到羅嶺鎮林春村開展扶貧幫困活動
下一篇:彩虹橋—留守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