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文化改革發展大潮中,文化皖軍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升整體競爭力,努力將改革的先發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主業優勢、品牌優勢和產業集群優勢。
從“五朵金花”到“百花齊放”
——“徽”字號文化航母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齊頭并進
報業、出版、發行、演藝、廣電“五朵金花”帶來富有徽派特色的文化產品,科大訊飛、影星銀幕等民營文化企業精彩演繹文化科技融合的魅力……走進第九屆深圳文博會安徽展區,國有與民營文化企業同臺競秀,吸引了海內外賓客的目光。
影星銀幕公司董事長高松柏深有感觸地說:“前幾年,我們感到文化產業的春天來了。現在,我要說,民營文化企業的春天來了。”今年5月,全省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大會在合肥召開,《關于促進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隨之出臺。在項目立項、資金申報及扶持、政府采購等方面,享有與國有文化企業同等待遇;由民營文化企業投資建設的文化園區(基地)等,被認定為省級和國家級的,給予100萬元至200萬元獎勵……頗具含金量的扶持舉措讓民營文化企業家們備感振奮。
“提升文化整體競爭力,離不開文化市場主體的壯大。 ‘頂天立地’的‘徽’字號文化航母與‘專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業齊頭并進,才能形成百花齊放、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 ”省文化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說。
國內首個跨地區出版資質花落時代出版,皖新傳媒與華特迪士尼等境外知名企業成功簽約……“五朵金花”積極推進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努力做強主業、做大產業,打造綜合性文化企業集團。
從蕪湖華強動漫基地走出的“熊出沒”屢創收視紀錄,影星銀幕公司打破了國外品牌對中國巨幕電影市場的壟斷……我省民營文化企業搶抓黃金機遇期,在動漫影視、出版發行、演藝娛樂、文化旅游等領域騰挪閃躍,大展身手。
從“文化產品”到“文化品牌”
——變資源優勢為產業競爭優勢
仰頭、張嘴、一臉驚愕,隨后長舒一口氣、使勁鼓掌。這是德國教師尤里觀看安徽雜技劇《夢》時的表情。自7月10日首演以來,《夢》已經在漢堡和柏林兩地演出了60多場,接下來,劇組還將前往漢諾威、斯圖加特等10多個城市演出。
“和國內很多雜技團一樣,我們雖然常年赴海外演出,但大都停留在‘簡單勞務輸出’層面,掙的是辛苦錢。這部劇我們擁有獨立版權,目的就是要探索精品輸出、品牌輸出的新模式。 ”安徽雜技團總經理朱建平說。
文化品牌,是一個區域文化創造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集中體現。省委宣傳部文化發展改革辦公室主任周玉分析說,安徽歷史上名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徽文化、黃梅戲、花鼓燈、文房四寶等文化名片享譽海內外。然而,文化名片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文化品牌。深厚的文化資源只有經過深度挖掘、創意策劃、精心打磨,成為特色鮮明、市場認可、經久不衰的文化產品,才能稱之為文化品牌。
從今年開始,我們將重點培育十大演藝品牌、十大影視品牌、十大文化園區品牌、十大節慶品牌,同時積極引導文化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從而形成“徽”字號文化品牌集群。
從“做大蛋糕”到“搶灘未來”
——傳統主業升級與新興業態培育“兩手抓”
點上一杯清茶,坐在舒適的沙發上讀書,倦了聞聞花香,看看工藝瓷器;周末到文化沙龍,聽聽知名作家的人生感悟;愛好寫作的朋友還可以體驗即時印刷的神奇,只需十幾分鐘,屬于自己的作品集便可問世……這個文化味十足的地方就是全新改造的三孝口新華書店。
三孝口書店的重新開業是破解實體書店生存困境的創新之舉。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董事長曹杰說,今年以來,集團一手抓轉型升級、做大傳統主業“蛋糕”,一手抓數字教育服務、現代物流等新興業態培育、開辟全新的產業“藍海”。
圖書主業“立體化”,新興業態“科研化”,這是出版集團上下形成的共識。健康類圖書,既可以作為服務信息,提供給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也可以拍攝成健康知識講座,供數字電視播出;少兒類圖書,既可以“變身”為玩具,也可以進入移動終端,供孩子們點播觀看。從平面出版到立體出版,傳統圖書的價值在延伸、在拓展。
“數字閱讀的時代已經到來,如果文化企業的科研力量不加強、新媒體產品拿不出,就會在競爭中失去話語權。 ”安徽出版集團董事長王亞非介紹說,集團依托全國首家出版傳媒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兩大平臺,加快文化科技人才培養,加速新興成果應用創新。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深度開發電子報、數字報、3D報紙、手機報等新媒體業態,取得可喜進展;國內首個以聲音產權為交易內容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合肥上線;我國首部3D全息黃梅戲舞臺劇《牛郎織女》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文化皖軍正深入推進文化科技創新,開拓文化發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