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將國防預算提高了5%用以購置無人機、更多的戰斗機和驅逐艦。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大波號驅逐艦在相模灣巡航。(資料圖片)
《防衛計劃大綱》
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
新華社東京17日電(記者郭一娜)日本政府17日召開內閣會議,通過了新《防衛計劃大綱》以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3份有關安保政策的重要文件。
對內:增加軍費 提高防御能力
新防衛大綱制定了未來10年日本安保政策方針,即遵守專守防衛,不成為軍事大國的基本原則;整合陸海空自衛隊防衛資源,構筑“統合機動防衛力量”;提高防御能力和應對能力。
按照中期防衛計劃,未來5年日本防衛預算總額為24.67萬億日元(約合2395億美元);在陸上自衛隊新設“水陸機動團”,負責執行奪島任務;購買17架“魚鷹”傾轉旋翼機、3架無人偵察機等,以提高機動作戰和警戒監視能力;強化日美兩國在情報收集等領域的合作。
對外:加強與韓、澳、印、東盟聯系
日本政府制定的首個安保戰略稱,在“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指導下,實施戰略性國家安全保障政策;日本與擁有共同價值觀和戰略利益的韓國、澳大利亞、印度、東盟各國強化合作關系;制定新的武器出口政策。
對華:制定機制 防止不測
在對華關系方面,安保戰略稱,日本將對中國外交、軍事動向等保持謹慎關注。日本致力于構筑日中戰略互惠關系,兩國要制定相關機制,防止不測事態發生。
據日本媒體分析,安倍政權在外交、安保政策上的一系列新舉動是擴張軍備、建設軍事大國的表現,這將導致地區局勢更趨緊張。
實質 圖變國策
新華社電 三份文件凸顯日本保衛“領土領海”的強硬姿態,明確日本政府打算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野心。日本共同社17日分析,這一套文件的出臺表明安倍政權“正在為改變國策做準備”。
共同社說,雖然兩份文件沒有明言,但安倍政權計劃在明年春季之后正式啟動有關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討論。另外,安倍還試圖修改憲法第九條。如今安倍政權正在為修改這兩條最關鍵條款蠢蠢欲動。共同社判斷,“這一系列動作可以說可能大大改變戰后日本一直堅持的基本國策”。
國際 中韓譴責
新華社電 就日本防衛新動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敦促日方切實正視和認真反省歷史,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尊重地區國家正當合理的安全關切,走和平發展道路。
華春瑩說,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事關日本國家發展走向,影響地區安全環境,一向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聯系到日本國內在歷史問題上不斷出現的各種消極動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不能不對日本的有關動向予以高度重視和警惕。
韓國17日也回應,日本不應損害地區穩定,應尊重和平憲法的理念和專守防衛的原則。
國內 在乎經濟
新華社電 在日本國內,一些專家和分析師認為,安倍的野心或許會被現實的支持率所擊倒,雖然眼下形勢尚不明朗,但民眾更加關心的是日本低迷的經濟何時逆轉。相比叫醒軍國主義,民眾更加在乎何時能叫醒日本經濟。
上個月,安倍的國內支持率超過60%,這在近年來的日本政壇并不多見。但僅僅一個月內,他的支持率已降至50%。路透社分析,他近期接二連三推出的“密保法”、“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讓一部分日本人意識到,安倍的真實意圖是“回到戰時的獨裁政權”,是“封堵媒體的嘴”。
專家連線
明年經濟疲軟或放低姿態?
本報訊 (記者 蔣林)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日本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新《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都是在“箭指中國”,渲染“中國威脅論”,更是為其整軍備戰、 為右翼勢力的政策制造借口,最終促使日本國會修改憲法。
對于媒體做出關于“日本政府與中國在釣魚島的對立將長期化”的估計,周永生表示贊同。他說,兩國應該學會管控沖突,但日本缺乏大國應該有的氣魄和風度,沒有全局意識,更沒有尊重國際法和國際體系的意識,要求中國撤銷防空識別區就說明了這一點。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都沒有要求中國撤銷防空識別區,因為這是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的,日本作為開創國際慣例的國家之一,卻不遵守國際慣例,做法實在很離譜。
“對于中日兩國來說,管控沖突最好的辦法就是坐下來談。”周永生說,如果沖突得不到合理管控,可能會越來越厲害。積極的一面是,中國外交部及時應對,發出自己的聲音,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
對于日本來說,安倍持續對中國強硬,實際上是與日本經濟持續好轉有關。不過,日本明年4月份將開征4%的消費稅,經濟可能面臨疲軟,安倍在外交上缺乏底氣,對中國的態度可能會軟化,到那時,兩國就有坐下來談的可能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