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大馬士革“化學武器襲擊事件”中失去生命的兒童與成人。 圖片來源:法新社
8月25日,在伊拉克北部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以北約50公里的卡沃古斯難民營,幾名敘利亞難民在用水。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字,過去兩周內逃到伊拉克的敘利亞難民激增,達到4.6萬人,使得在伊拉克境內的敘利亞難民數量超過20萬。新華社記者 梁有昶攝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8月27日報道,美國對敘利亞動武已經“箭在弦上”,可能最早于29日發射導彈,對圈定的目標實施打擊。“山雨欲來風滿樓”,對敘戰事似乎一觸即發。
“化武羅生門”在敘上演
日前,有關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地區“化學武器使用問題”使嚴峻的敘利亞局勢雪上加霜。敘利亞官方與反對派組織相互指責,上演現實版的“羅生門”。
一方面,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近日敘利亞多個反對派組織稱,該國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并造成1300多人死亡。
“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主席艾哈邁德·杰爾巴阿在日前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呼吁美國等西方國家與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對敘利亞局勢進行干預,以制止更嚴重的流血沖突。他主動要求聯合國調查人員進入事發地進行調查,并表示敘反對派將保證調查人員的人身安全。
另一方面,敘利亞多個軍政部門不但發表聲明否認敘政府軍實施了任何形式的化學武器襲擊,而且總統巴沙爾在日前強調,任何關于敘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的指控都有違常識。敘新聞部長祖阿比甚至表示,有確鑿證據表明是反對派使用了化學武器,卻倒打一耙。
沖突雙方都對聯合國展開化學武器調查表示同意,但就在開始調查當天,調查小組在大馬士革郊區遭遇武裝人員襲擊。
雖然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8月26日發表的聲明中表示,該小組經過初步調整已重新投入工作,但是這無疑使本已身陷“羅生門”的敘利亞化武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美俄反應“針尖對麥芒”
對于日趨嚴重的敘利亞局勢,美俄等國的反應并不一致,甚至逐漸表現出一種“涇渭分明”的態勢。
英國首相卡梅倫26日表示,對敘利亞反對派是否具備發動化學武器攻擊的能力表示懷疑。
美國國務卿克里26日表示,發生在敘利亞境內的化學武器襲擊事件“不容否認”,并稱敘利亞的政府軍已經對平民犯下了“蹂躪”的罪行。克里說:“奧巴馬總統認為,對世界上最脆弱的人使用世界上最令人發指的武器,必須問責。現在沒有什么比這更加嚴重,應當給予最嚴格的監察。”
此外,法國總統奧朗德27日“高調”回應,準備懲罰那些使用毒氣殺害無辜者的人。
盡管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國仍在權衡是否使用武力,但已經做好了執行奧巴馬采取軍事行動決定的準備。英國《衛報》分析文章稱,這表現出,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越來越傾向于采取軍事干預的手段。
另外,土耳其、英國和法國26日表示,即使美國的軍事打擊沒有獲得聯合國授權,他們也將同意并支持。
在對敘動武之聲越喊越高的同時,俄羅斯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立場。
普京在26日與卡梅倫電話會談時稱,目前“尚未掌握是否發生了化學武器攻擊或誰應對此負責的證據”。針對美英欲動武的表現,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呼吁國際各方不要重蹈覆轍,并警告美國國務卿克里若向敘利亞發起軍事行動,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軍事打擊已是箭在弦上
那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對敘利亞的大規模軍事打擊是否一觸即發呢?情況并不盡然。有分析指出,美國將在完成對敘利亞化武事件評估、與盟國和國會在此問題上形成共識以及符合國際法規范的基礎上采取行動。
盡管誰是幕后黑手尚未定論,但多數學者認為,敘利亞政府軍不太可能在節節勝利的形勢下頂風作案,貿然使用化學武器來授人以柄,并且道德壓力也會使政府軍在使用化學武器問題上更為慎重。而且,俄羅斯的強硬姿態是美國在獲得聯合國授權過程中的“攔路虎”。
《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消息稱,為懲罰敘方使用化學武器,并避免身陷敘利亞內戰無力脫身,奧巴馬正在考慮采取有限時間和規模的軍事打擊,該打擊可能將使用海上巡航導彈和遠程轟炸機,并不會出動大規模地面部隊,而且持續時間將可能不超過兩天。
《紐約時報》則稱,奧巴馬政府考慮“分階段”攻擊,即在第一輪打擊后暫停一段時間,然后根據打擊效果評估,再決定是否發動第二輪攻擊。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也表示,目前來看,美國對敘利亞采取全面軍事打擊的機率較小,但不排除在證實敘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后,美國對政府軍的軍事設施采取有限導彈襲擊的可能性。
正如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東研究人員艾維所說:“美國及其盟友將會選擇軍事打擊,但是幅度將會很小。”
看來,“打”已是箭在弦上。聶傳清 王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