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25日文章】題:美國無能為力的時代(作者該報專欄作家布雷特·斯蒂芬斯)
正如斯諾登事件所表明的,奧巴馬政府正在逐漸喪失影響力。
此時,逃亡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在莫斯科。他被指控犯有間諜罪。普京總統的發言人在莫斯科堅稱俄羅斯政府沒有拘捕斯諾登的權力。
有人說,這一事件表明奧巴馬總統“重啟”美俄關系以及本月早些時候在加利福尼亞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暢談的做法沒任何收獲。
不過,不管斯諾登事件結果如何,它主要說明的是,我們現在的這個時代是一個美國無能為力的時代。奧巴馬政府已經希望擺脫國外煩人的糾葛,現在它也對自己在國外影響力的逐漸耗盡感到驚訝。
這是上周阿富汗外交失敗的更大影響。上周,塔利班在多哈開設辦事處,以“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自稱。這個名字是塔利班2001年垮臺前毛拉奧馬爾政權使用的名字。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對此做出反應,中斷了與美國關于2014年后安全合作的談判。
美國現在發現自己處于一個異乎尋常的境況。只是為了把塔利班拉到談判桌前開始一個虛無縹緲的和平進程,奧巴馬政府便同意了巴基斯坦的要求,讓塔利班頭目毛拉奧馬爾按照自己提出的條件參與談判:不承認阿富汗憲法,不與多國部隊達成停火協議,甚至不正式承諾不再把阿富汗變成國際恐怖主義的避難所。據巴基斯坦消息人士說,美國還同意允許恐怖組織“哈卡尼網絡”參加談判。該組織曾在2011年襲擊了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
使“哈卡尼網絡”合法化,答應塔利班的一切條件自己卻一無所獲,到頭來,美國竟發現自己被喀布爾政府耍了。喀布爾政府隨時可以轉向伊朗,把伊朗作為替代的保護人。結果是沒有和平,沒有和平進程,沒有盟友,沒有影響力,也沒有道德聲譽。
在阿富汗發生的一切與整體的美國外交模式是一致的。伊拉克呢?美國政府使從伊拉克全部撤軍成為奧巴馬第一任期對外政策的一個基石,現在它驚奇地發現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不愿采取任何行動阻止伊朗的運輸機飛越伊拉克領空并為巴沙爾·阿薩德的軍隊提供支持。關于敘利亞,內戰持續了兩年,奧巴馬總統卻一直回避介入,在敘利亞形成了權力真空,伊朗、真主黨和俄羅斯可能很快就會實現它們在敘利亞的戰略目標。
關于伊朗,2003年之后,美國做出的每個旨在說服伊朗放棄其核計劃的努力都失敗了。是因為奧巴馬政府熱情不足、耐心不夠,不急于達成協議?還是因為伊朗政權認為不把奧巴馬政府放在眼里不會帶來任何損失?
吉米·卡特任美國總統時期,伊朗革命初期的一句格言是“美國不能把我們怎么樣”。奧巴馬執政時期,新格言可能是“美國不會對我們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