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森認為,美中兩國首先需要更多更好的溝通,需要更明晰地了解對方的動機和意圖;其次,美中均需要采取改革措施,使各自經濟發展轉入更加持續、更加互補的軌道上。“每個國家情況各有不同,但不應當讓彼此間的差異阻礙共同發展。”
他說,如果美中可以在平衡雙邊貿易、調整經濟結構、開展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區合作、在非洲開展合作等方面加強協作,雙邊關系會更加穩固。
談到成都即將舉辦2013年《財富》全球論壇,保爾森認為,中國政府決定推動中西部發展是非常好的思路,它有助于解決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挑戰。
保爾森說:“我來自芝加哥,它是美國中西部大城市,連接著美國的東海岸和西海岸。美國的發展經驗表明,協調平衡發展的區域經濟是保證國家整體經濟持久繁榮的關鍵。”
保爾森指出,中美在這一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如果中國僅在沿海地區集中發展,不可能實現可持續性。成都像芝加哥一樣,屬于遼闊的中心區域的主要城市,如果輔以自然遷移、平穩運行的勞動力市場、更智能的基礎設施,以及良好的監管機制,能夠起到連接整個中國市場的作用。
談到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保爾森認為,中國需要加大經濟改革力度,過渡到新的增長模式,更依賴于消費,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這需要引入更多的競爭,特別是引入更多的市場激勵機制。
他還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增長模式,需要精心設計的、良好的監管機制,鼓勵和保護中國私營經濟領域的活力和創業精神。“我相信新一屆中國領導層已經意識到這些挑戰,并正準備進行進一步改革”。
談到國際經濟格局中的中國角色,保爾森說,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在國際貿易格局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因此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經濟的領軍者。他說,在經濟危機期間,中國的強勁增長直接幫助穩定了亞洲經濟。
保爾森說,國際社會需要適應一個新的事實:即世界經濟會更加多極化,新興經濟體,例如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正越來越多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當然,中國這樣的國家也更需要深化經濟改革,“如果中國想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更具影響力,這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