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5月30日電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今日確定了新《防衛計劃大綱》建議草案,草案中再次提出建立“國民軍”。自民黨將于下周向首相安倍晉三提交這份建議,為日本政府制定新《防衛計劃大綱》提供參考。
據共同社報道稱,自民黨30日上午在黨總部召開國防小組和安全調查會的聯席會議,批準了有關新《防衛計劃大綱》的建議草案。草案針對中國的海洋活動提出了加強島嶼防衛。
《防衛計劃大綱》是日本中長期防衛力量建設指針,政府將于年內制定出新的大綱。
新建議案突出導彈防御
日本《產經新聞》今日報道披露,建議案提出,在“機動防衛力”上應更強調“堅韌有力”取代現行“機動防衛力”概念,強化島嶼防衛能力。建議案還強調要抓緊討論“擁有攻擊以日本為目標的敵方彈道導彈基地的能力”這一議題。
報道稱,考慮到中國海洋發展戰略以及朝鮮導彈及核試驗等問題,建議案指出“必須奪回防衛主動權”,在應對有可能發生的“釣魚島奪島戰”方面,增強海上自衛隊的快速反應能力,使其具有“海軍陸戰隊”一般的作戰能力,并擴充包括MV-22“魚鷹”運輸直升機以及水陸兩棲戰車等運輸裝備。
此外,建議案還提出加強 “愛國者3”型地對空導彈以及配備有“標準3”型防空導彈的宙斯盾驅逐艦的部署,并建立“陸上總隊”,用以統籌指揮日本全國陸上自衛隊。
韓媒認為更接近實現海外侵略野心
朝中社報道稱,建議方案核心內容包括通過“修改憲法”行使集體自衛權、成立國防軍、擁有對導彈發射地區的攻擊能力,并以朝鮮“威脅”為借口明確規定研究核遏制戰略。
朝鮮《民主朝鮮》報5月14日也曾發表署名評論分析指出,建議草案表面上打出“防衛”招牌,其實質是為實現侵略目的的“戰爭綱領”。文章稱,若該綱領付諸實施,日本將“更加接近實現海外侵略的野心”。
評論認為,行使集體自衛權、成立國防軍和擁有對敵人基地的攻擊能力等,都與防衛毫無關系,這只是實現海外侵略野心的借口。評論說,日本戰敗后迄今一天也沒有放棄過海外侵略野心,不斷推進軍事大國化,如今已成為世界上不可忽視的戰爭勢力。
評論指出,如果自民黨的建議成為日本政府擬制定的新《防衛計劃大綱》的核心,并化為政策付諸實施,日本將更加接近實現海外侵略野心。這正是國際社會對自民黨建議方案表示嚴重憂慮的原因。
專家吁警惕日本向進攻型國家轉型
新《防衛計劃大綱》建議將產生什么影響?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專家劉江永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指出,有3點值得重點關注。第一是建議中提到設立“國防軍”,如果日本將自衛隊改為“國防軍”,就必須修改憲法第9條,而如果安倍在7月參議院選舉中未能取得滿意的結果,那么關于設立“國防軍”的構想也將早早地胎死腹中。
第二是該建議主張著手研究日本擁有攻擊“敵人”基地能力的問題,這將意味著日本擬從現行憲法下專守防衛的政策,轉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先發制人進行打擊。換句話說,日本將從防守型變為具有進攻能力的國家。
第三是該建議還指出加強西南防衛和島嶼防衛,大幅度增強軍事力量,埋下了未來在釣魚島或臺灣海峽,向中國發出挑戰的可能。
劉江永還表示,這份建議中,設立“國防軍”等內容與日本現有憲法相違背。安倍上臺以來,日本政府處于戰后以來最為右傾的階段,新《防衛計劃大綱》與修憲可以說是安倍相互呼應的兩步棋,一招接一招,可以說,這份新大綱已經為修憲后的日本軍事發展畫出了藍圖。
鏈接
今年1月25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修改現行《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此后,日本防衛省成立一個專門研究委員會,開展修改《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的工作,計劃于6月份提出中期報告,并爭取在今年制定出新《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鄧志慧 實習生趙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