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鎮震區災后恢復重建安置實施方案正式出臺。2月24日上午,宜秀區召開動員大會,全面啟動災后恢復重建安置工作。副市長項小龍出席會議并講話。
2011年1月19日12時07分,我市發生里氏4.8級地震,作為震中區的楊橋鎮,大量民房受到嚴重損壞。經過前一階段反復研究討論,宜秀區正式出臺了此次災后恢復重建方案。
經研究,恢復重建安置對象分為兩類,即:地震造成嚴重損壞并經專家技術排查為不可居住戶,集中安置點內的拆遷戶。方案確定楊橋鎮宣店社區和余灣村兩個集中安置點。依據就近安置、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的原則,余灣、余墩村的重建安置戶集中安置在余灣安置小區,鎮內其他重建安置戶集中安置在宣店安置小區。
根據計劃安排,重建安置小區規劃設計、地質勘探、手續報批等前期工作于今年4月10日前完成,4月10日開工建設,年內基本完成不可居住戶重建任務。
又訊2月24日,記者從宜秀區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安置工作會議上獲悉,重建安置小區將于4月10日前完成規劃設計、地質勘探、手續報批等前期工作;4月底前,完成受損房屋的維修加固。工程分二期實施,年內基本完成不可居住戶重建任務。
宣店、余灣布局集中安置小區
根據《宜秀區楊橋鎮震區災后恢復重建安置實施方案》和嚴重受損房屋的分布情況,確定了楊橋鎮宣店社區和余灣村兩個集中安置點。
其中,余灣、余墩村的重建安置戶集中安置在余灣安置小區,楊橋鎮內其他重建安置戶集中安置在宣店安置小區。規劃區范圍外一戶兩基只損壞一處的不可居住戶,主房未損副房損壞的不在其內。重建安置對象分為地震造成嚴重損壞并經專家技術排查為不可居住戶和集中安置點內拆遷戶兩類。
在安置方式方面,規劃區范圍內的不可居住戶將實行集中安置;規劃區范圍外的不可居住戶,依據村莊布點規劃,將采取統拆統建和自拆自建相結合,允許到規劃區范圍內集中安置。在宣店、余灣安置小區內集中安置戶拆屋讓基,依法收回宅基地后,享受轄區內市區重點項目建設房屋拆遷安置政策。
一期建設可安置900戶
集中安置小區實行一次性規劃,分期實施,做到各項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單位的相配套。安置小區建筑風格與城市規劃協調一致,一期建設工程以建設多層為主,二期以建設小高層為主。
宣店安置點一期建設安置600戶,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二期建設安置1000戶。余灣安置點一期建設安置300戶,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二期建設安置7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