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12日下午,鳳岡縣工商局的工作人員回訪“灌食雞”作坊。
一車被灌了重晶石粉的雞在重慶栽了。
5月8日2時許,一輛貨車在渝黔高速巴南收費站被攔下,重慶市工商局執法人員發現,貨車上近1000只活雞的嗉囊里,被灌注了重晶石粉——這是一種俗稱“白石頭”的粉末狀顆粒,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硫酸鋇,多用于建筑業和工業。
據隨車的商販交代,這批雞來自貴州遵義,準備運往重慶菜園壩等地的農貿市場銷售。給活雞灌注重晶石粉,主要是為了增加雞的重量,從中牟利。
5月9日,重慶發現“灌食雞”的消息傳到了遵義,但僅有的線索是3個商販的姓名和兩輛涉嫌運輸“灌食雞”貨車的車牌號。
隨即,一場圍剿“灌食雞”的行動在遵義展開。
15小時找到“灌食雞”作坊
5月9日19時,正準備吃晚飯的遵義市工商局局長穆旭接到了遵義市副市長劉興萬的電話。“遵義的一批雞,在重慶被查出有問題,馬上調查清楚。”穆旭說,劉興萬的語氣又嚴厲又急迫。
放下筷子,穆旭讓遵義市工商局辦公室工作人員立即聯系重慶市工商局。
因為已經過了下班的時間,重慶市工商局的辦公電話均無人接聽。半小時后,一位工作人員翻出了兩地工作交流時記下的一個私人手機號碼,聯系開始通暢。
20時,穆旭獲得了重慶市巴南區工商局反饋的兩輛涉事貨車車牌號。經遵義市交警支隊查證,這兩輛車分別來自遵義市湄潭縣和鳳岡縣。
21時,在遵義市工商局會議室,查處“灌食雞”的緊急會議決定,成立專案組,連夜趕往湄潭縣和鳳岡縣。
此時,已從重慶返回遵義的雞販吳某、鄧某正在家里抱怨“運氣不好”,他們沒有想到,隨著媒體的報道,此事已成為微博和論壇中的熱點——網友開始“圍觀”,他們希望了解“灌食雞”的源頭。
22時,遵義市工商局確定了重點調查的范圍——湄潭縣和鳳岡縣,同時鎖定了部分涉事雞販。
23時,遵義市工商局公平交易科副科長蹇剛、陳志勇和辦公室工作人員韓洪勇出發,趕往湄潭縣;同時,穆旭撥通湄潭縣副縣長宋剛的電話,湄潭縣公安局、工商局開始尋找那輛湄潭籍貨車的車主。
10日2時,專案組趕到湄潭縣。經過盤查,嫌疑人拿出了湄潭縣畜牧部門和重慶市檢疫部門發放的檢疫證明,并且提供了當天運輸活雞在當地的交易憑據和重慶方面的放行證據。
“湄潭縣目標嫌疑解除,我們準備直接撲到鳳岡。”4時30分,穆旭接到了專案組工作人員的電話。這一夜,他和專案組成員一樣,在緊張、思考、焦急中度過,沒有合眼。
排查范圍漸漸縮小到鳳岡縣,10日5時30分,天剛蒙蒙亮,專案組趕到了鳳岡縣。
短暫休息后,10日9時,專案組來到鳳岡縣工商局,正在準備開會的鳳岡縣工商局局長楊輝聽說來意后,帶著專案組走進了縣長廖海泉的辦公室。此時,楊輝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表,9時15分。
專案組的介紹讓鳳岡縣高度重視,15分鐘后,鳳岡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唐隆強召集齊了公安、畜牧、工商等部門的人員,35分鐘后,20多名聯合執法隊員集結。
10時10分,專案組和鳳岡縣聯合執法隊員趕到涉嫌此事的雞販吳某、鄧某的出租屋前。
經詢問,吳某、鄧某等人承認了自己給雞灌食重晶石粉的事實。在作坊里,執法人員發現3臺自制的灌食設備、少量的重晶石粉和100多只沒有被灌食的雞,在重慶被攔下的貨車也停在現場。
從5月9日19時,到追查到給雞灌食的作坊,共用了15個小時,距重慶查獲這批“灌食雞”約56個小時。
一只“灌食雞”多賺十幾元
5月12日,中國青年報記者來到鳳岡縣石徑鄉兩河口村前進組,路邊的一間小門面里,隱藏著這個給雞灌食的作坊。
走進小作坊,記者看到,作坊靠近馬路的外間堆放著十幾個空雞籠和3輛摩托車,從摩托車上的竹筐可以看出,車是用來運雞的。
順著雞籠往里走,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間里,擺放著一臺攪拌機,攪拌機旁有幾個空編織袋,抓起口袋,大量的白灰撲面而來。小房間的一面墻壁下,散亂地堆放著柴火。
鳳岡縣工商局執法股股長楊嵩告訴記者,給雞灌食重晶石粉的設備就是在這個小房間里發現的。
5月10日聯合執法時,石徑鄉派出所所長王富強強行打開了這個小房間里的一道門,門后隱蔽的內間里,堆放著沒有用完的重晶石粉,一口大鍋里熬著像玉米面粥一樣的雞食,雞食里摻雜著重晶石粉。
記者了解到,這間作坊是3個雞販子在去年農歷十月初八開始租的,月租金800元。雞販子都是當地農民,農閑時到附近的農戶家收購散養土雞,在這個作坊里集中,再向外銷售,主要銷售到重慶市和貴州凱里。
楊嵩和執法人員劉文德向記者示范了給雞灌食的全過程。鐵石槽里,鐵槽固定在三腳架上,石槽的一端連接著塑料管,另一端是帶手柄的圓形鐵片。
灌食需要兩個人配合操作,一人負責把塑料管塞進雞嘴,把雞摁住,另一人負責用帶手柄的圓形鐵片擠壓鐵槽里的雞食。
給一只雞灌食需要3分鐘,灌入雞嗉囊里摻有重晶石粉的雞食,大約有300至500克。
當地一位長期做收購土雞的商販告訴記者,在當地,公雞收購價約13元,母雞收購價約14.5元,運到重慶以后,每斤加價超過兩元。
按照市場上銷售母雞每斤17元計算,灌食了300克含有重晶石粉雞食的母雞可以多賺10.2元,灌食500克可以多賺17元。
“也就是一只雞多賺十幾塊的生意,現在把事情搞大了,信譽也沒了,不值得。”這位土雞商販說,要真把人吃出什么問題,代價更大。
無良商販肇事殃及普通農民
因為案情還在調查,這幾天,涉案的雞販之一的鄧某處于公安機關的嚴格監控之中。每次接到重慶老板要求買雞的電話,他都以“心情不好”回絕。
“我真誠地向那些消費者道歉,我錯了。”鄧某沒有答應記者的見面要求,在電話里,他一再強調自己本意不是傷害大家的身體健康,只是想多賺點錢。
媒體報道顯示,重慶市工商局送檢的“灌食雞”體內,雞食中硫酸鋇含量達66.63%;每公斤雞肉中鎂的含量110毫克,鋇含量1.1毫克,食用這種雞肉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尚不明確。
然而,當地普通農民受到傷害卻是顯而易見的。
石徑鄉副鄉長李順賢告訴記者,石徑鄉是一個二級貧困鄉鎮,全鄉4000多戶人家大都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在房前屋后散養一些土雞,是每家每戶的收入來源之一。
此次商販用來灌食的,就是從農戶家收購來的上等土雞。在飼養過程中,這些土雞沒有使用飼料,都是在山林中散養,一般一只土雞要養10個月才有三四斤重。
李順賢說,遵義到重慶的高速公路修通后,從遵義開車到重慶只需要約兩小時。便利的交通讓這些土雞的“原汁原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重慶消費者,當地農戶長期形成的散養習慣,也保證了這些土雞的質量。
“這次的事情一下子讓消費者認為鳳岡的雞不能吃了,有毒。”李順賢說,這讓當地的土雞收購價格開始下降,農民的雞更賣不上價了,“可問題不在農民身上啊!雞本身是優質的土雞。”
“個別無良商販的錯誤,讓普通農民背了黑鍋。”楊輝也非常擔心,他害怕經歷了這次事件后,鳳岡散養土雞的名聲被敗壞了,“多可惜啊,傷的還是老百姓。”